|
|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沛县文化

沛县文化

关键词:沛县汉文化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沛县在线
  • 电 话:0516-80259580
  • 网 址:http://www.peixian.ccoo.cn
  • 感谢 peixia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2469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沛县是汉文化的发祥地,文化底蕴丰厚,但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如何开发利用?请您献上一策!

 

作为历史文化名县,沛县文物古迹众多。县博物馆珍藏文物两千多件,有原始人打磨的石器,有春秋战国时代的陶器,有汉画像石。沛县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歌风台、汉代大风歌碑、汉代范氏井、秦代琉璃井、汉代吕母冢、栖山汉墓群、汉代泗水亭、汉代吕布射戟台、明代张贞观墓、明遗民阎古古墓、清代晓明寺中西合璧建筑群等12处。

为充分挖掘和利用汉文化资源,扩大沛县对外影响,1995年,沛县斥巨资建设了沛县汉城。

汉城位于沛城中心地段,占地近千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由汉城公园汉街汉高祖原庙、歌风台、沛公大酒店、春雨楼等组成,多是仿汉建筑,古色古香,古朴壮观,集餐饮游乐、购物览胜、访古探幽于一身。汉城公园占地508亩,陆面300亩,水面208亩,投资近5000万元。公园核心部分为汉魂宫区,有汉阙、望楼、汉魂宫、沛宫、配殿、仙人承露台。与汉城公园隔路相望的是汉街、歌风台、汉高祖原庙。

歌风台原是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回乡与父老欢宴歌大风的遗址。沛人为纪念这次盛典,“因台作宝”,后汉明帝来沛祭高祖原庙时,在台前立碑,命随行大文字学家,书法家曹喜大篆书《大风歌》,镌刻碑上,虽经近两千年岁月,碑上字迹剥蚀,但断碑仍在,台也屡毁屡建。现歌风台为1996年重修。台高近10米,台内设有《汉高祖胜迹展》,台上有刘邦汉白玉雕像,北部歌风殿内立有汉代歌风碑,元代摹刻碑和1984年摹刻碑及“汉汤沐邑”的大屏风。东西两廊为碑廊,台南部建有两层阁楼,成为汉城景区制高点,登上顶层,汉城景区尽收眼底,为全国最高大的台式建筑之一,整个歌风台,古朴典雅,雄伟壮观。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回沛,宴父老,歌大风,当时为他在沛城南建了行宫,后称沛宫。1996年重修。现庙门额为当代大书法家赵朴初题写,大殿“乐沛殿”为徐州书协主席王冰石题写。大殿塑高祖刘邦镏金巨像,两侧有两汉24帝画像。院中青松翠柏,立有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的“汉高祖原庙铭”碑。

汉街为十字形仿汉街,总长近1000米,石板铺路,两边全部为青砖黑瓦的仿汉建筑。古玩店、书画店集中于此,漫步汉街,可以观光旅游,可以休闲购物,可以品尝特色小吃,是全国最大、最集中的仿汉商业街。

以“刘邦故里,大汉之源”为切入点,沛县城乡联动建成沛县汉城景区1个国家4A旅游景区;加快建设沛公园、樊井公园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沛公园由清华大学规划设计,一期工程西起汉源大道,东至正阳路,全长1.83公里。原来是一条贯穿新城区中心,东接微山湖,集排涝、灌溉于一体的河流,河流两岸为农田和村落,地势低洼,一些水面大小不等的坑塘分布两岸,自然景色优美。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利用河道自然现状,将其规划建设为城市郊野公园。

沛公园主要由七大景区组成:以观赏沿河两岸自然风光为主的水上游览区;以休闲垂钓、亲水观光为主的码头垂钓区;以登高望远、极目远眺为主的登山观景区;以湿地植被、野化农田为主的湿地保护区;以观赏田园风光为主的生态农业区;以休闲放松、回归自然为主的森林苗圃区;以放松身心、观光览景为主的休闲度假区。园内筑有7座山丘,建有6座景观桥,种植苗木13O余种、12万棵。西大门由600O余平方米主题广场、30O0余平方米餐饮中心、2000余平方米客服中心及码头组成。南大门由1600平方米的广场、50O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和大风歌群雕组成。

大风歌群雕,反映的是公元前195年汉高祖率军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后荣归故里时与沛县父老乡亲共唱大风歌的壮观场面。大风歌群雕中间主像是高祖皇帝刘邦,两侧是文武百官。群雕总高7.7米,象征高祖皇帝从起义到当皇帝经历了7年;刘邦主像高度4.25米,象征大汉425年的江山。沛公园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沛城居民休闲垂钓、亲水观光、回归自然的心灵牧场。

沛县汉之源景区位于沿河以北,由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和樊井公园组成,是沛县开发利用汉文化资源又一力作。樊井公园占地140亩,总投约2000万元;刘氏会馆占地约20亩,建筑面积3140平方米,投资约1000万元。会馆由北京清华大学设计研究院设计,为框架结构,以一、二层为主,局部三层,主要由多功能厅、展厅及办公区组成,中间有回廊连接,正对大门设照壁,北侧设景观塔一座。

会馆集展示、研究、集会于一体。会馆主要集中收藏展示刘氏宗亲族谱、沛县历届刘邦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成果、汉文化研究成果,以及刘氏宗亲中艺术大师的书画作品,著名企业家传记及其创业发展的文字、图片、音响、实物资料等;是海内外刘氏宗亲寻根问祖、查考文献、集会联谊、休闲娱乐的活动中心。

从古到今,沛县共走出两皇帝,一皇后,十二诸候王,二十三诸侯,八大元勋,五大宰相;这里还是明太祖朱元璋祖籍,因此有“千里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美誉。

沛县物质文化遗产

县博物馆 沛县博物馆始建于1985年,为江苏较早成立的三个县级馆之一。馆内藏有珍贵历史文物两千余件,以青铜器、石器、陶器、瓷器四大类,为馆藏特色。其歌风台内著名汉代大风歌碑为江苏省重点保护文物。

湖陵故城 湖陵城是春秋宋国城邑,历来为军事重镇,明代后期毁于水。故城为抱城,有古泅水穿城而过。现分为前程子、后程子两村庄,两村间为泅水故道。城址平面为长方形,东西宽约1000米,南北长约2000米,面积久20万平方米。县文物保护单位。

沛县故城 始建于秦,在泅水河西岸。现存遗址为洪武二年所建,平面呈现方形,辟四门,有四村名可考。城址高出现地面2米,东临泅水故道,南濒泡水故道。占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残存城墙为夯筑,已残缺不全。县文物保护单位。

吴公遗爱祠遗址 明嘉靖三十到三十二年(15511553)黄河失道,河水横溢,沛县百姓民不聊生。时工部尚书吴公受命来沛治水,兼赈济生灵,百姓得以米食。乡民为感吴公之恩,于嘉靖38年(1559)建祠纪念,惜后毁于水。1975年在遗址地下出土有“吴公遗爱碑”。

张贞观墓 张贞现为明万历进士,官至都给事中。为官清正廉洁,死后诏令改葬沛城,立碑旌表。墓及碑现在沛城东部造纸厂内,政府及各界人士正议重修。

阎氏家庭墓地 为阎氏家庭墓地,占地约2万平方米,现有封土7座。其中有清代著名的抗清志士、诗人、书画家阎古古(16031679)墓。省文物保护单位。

吕母冢 相传为刘邦之妻吕后父母的合葬墓。1967年封土被夷平,暴露大面积封墓砂礓石,遗迹面积约5000平方米,其上有防陵村,相传为守墓人繁衍成村。县文物保护单位。

大运河沛县段 今大运河江苏境内部分北起沛县龙固镇后谷村,在沛县东部沿微山湖西岸向南,出沛县入铜山县。沿线与之相关文物点有明代泗水故道,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樊井 相传为樊哙屠狗处。今井深约10米、井口径0.65米,青砖叠垒,井沿铺汉基石棺板。县文物保护单位。

三圣旨碑 此碑身正面是明英宗为褒扬原刑部主中后为户部广西清吏孟式及其两位妻子所下的三道圣旨刻成碑文,立于正统年间,略有风化残损。县文物保护单位。

吕布射戟台 现存一三足圆石,传为吕布射戟,吓走敌军所站之台。另有乾隆十二年所镌射戟台碑一座,今文化馆院内。县文物保护单位。

青墩寺小学旧址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明代青墩寺遗址建校。因治校有方,驰名遐迩,有“江南燕子矶,江北青墩寺”之称。青墩寺旧址原名万福寺、玉皇殿,现存大佛殿、三圣祠、三清殿、中山堂等,保存基本完整。县文物保护单位。

弘德园 此园为沛县抗日烈士孟宪璞墓所在地。其陵园占地1500平方米,园内有碑86个,主要是孟宪璞烈士纪念碑和他的生前事迹石刻图。市文物保护单位。

晓明楼 该楼于1923年,由法国教士兴建。为中西合璧式。现存神职人员楼一座及七间教室和四间办公室。省文物保护单位。

沛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沛县目前已普查登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53项共七大类,分别是竞技表演类、造型艺术类、制作工艺类、传统手工技艺类、民俗民风类、民间文学类、语言文学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沛县武术、泥模玩具、沛县狗肉、荷叶落子、沛县唢呐、沛县织锦、刘邦系列故事、斧头卷子、汉宴十八碗、二十四拜、边里方言等。

沛县唢呐 是沛县较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经挖掘整理的沛县民间唢呐曲《凡调》、《汉高祖武功大成曲》、《火烧葡萄架》等已被收入各类乐曲集,并制成音像产品广为传播。2001年沛县被评为江苏省民间艺术(唢呐)之乡。目前,沛县有唢呐班近百个,艺人400多个,唢呐班收入每年均在1千万元以上。

武术 沛县人崇文尚武,武术在沛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1992年,沛县即被评为全国“武术之乡”。目前,全县有武校、武馆36所。每年向全国各地输送大批武术人才,获市级以上奖牌30多枚。沛县已培养出韩晓鹏、杜彪、崔文华等十六名体育世界冠军。

古筝 全县现有古筝培训班20多处,习筝人员达数百人,陈小雯等曾获全国大赛金奖。尤其是沛籍古筝演奏家徐宝华先生,不仅培养了大批古筝人才,而且创办了产值数亿的文化企业—江苏大风乐器公司。

剪纸 沛县民间剪纸有着浓郁的苏北特色。1993年敬安镇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剪纸”之乡。1995年敬安镇张玉兰创作的作品获第四届国际妇女大会“中华巧女民间艺术展”大奖。

沛县泯模玩具 泥模是儿童娱乐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史料记载可追溯到宋代。沛县微山湖一带的泥模玩具,据考证始于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经民间艺人们的世代相传,形成了沛县泥模的个性风格。

如此多的文化遗产、风物遗存,为今天的沛县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积淀和素材。如何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发扬光大特色文化,不仅是政府的事情,也是所有沛县人的责任。请大家出谋划策,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3331038562 传真:13331038562 邮箱:94190795#qq.com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